Linux系统基础优化及常用命令

Linux的网络功能相当强悍,一时之间我们无法了解所有的网络命令,在配置服务器基础环境时,先了解下网络参数设定命令。

  • ifconfig  查询、设置网卡和ip等参数
  • ifup,ifdown 脚本命令,更简单的方式启动关闭网络
  • ip  符合指令,直接修改上述功能

Linux的网络功能

在我们刚装好linux的时候,需要用xshell进行远程连接,那就得获取ip地址,有时候网卡默认是没启动的,Linux也就拿不到ip地址,因此我们得手动启动网卡

1
2
3
4
#编辑网卡配置文件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修改配置参数
ONBOOT=yes

网卡配置文件详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网络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

# 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INTERFACE_NAME
DEVICE=: 关联的设备名称,要与文件名的后半部“INTERFACE_NAME”保持一致;
BOOTPROTO={static|none|dhcp|bootp}: 引导协议;要使用静态地址,使用static或none;dhcp表示使用DHCP服务器获取地址;
IPADDR=: IP地址
NETMASK=:子网掩码
GATEWAY=:设定默认网关;
ONBOOT=:开机时是否自动激活此网络接口;
HWADDR=: 硬件地址,要与硬件中的地址保持一致;可省;
USERCTL={yes|no}: 是否允许普通用户控制此接口;
PEERDNS={yes|no}: 是否在BOOTPROTO为dhcp时接受由DHCP服务器指定的DNS地址;

ifup,ifdown命令

ifupifdown是直接连接到/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搜索对应的网卡文件,例如ifcfg-eth0然后加以设置

ifup

ifup命令用于激活指定的网络接口。

语法
1
ifup(参数)
参数

网络接口:要激活的网络接口。

实例
1
ifup eth0   #激活eth0

ifdown

ifdown命令用于禁用指定的网络接口。

语法
1
ifdown(参数)
参数

网络接口:要禁用的网络接口。

实例
1
ifdown eth0  #禁用eth0

ifconfig命令

ifconfig命令被用于配置和显示Linux内核中网络接口的网络参数。用ifconfig命令配置的网卡信息,在网卡重启后机器重启后,配置就不存在。要想将上述的配置信息永远的存的电脑里,那就要修改网卡的配置文件了。

语法

1
ifconfig(参数)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dd<地址>:设置网络设备IPv6的ip地址;
del<地址>:删除网络设备IPv6的IP地址;
down:关闭指定的网络设备;
<hw<网络设备类型><硬件地址>:设置网络设备的类型与硬件地址;
io_addr<I/O地址>:设置网络设备的I/O地址;
irq<IRQ地址>:设置网络设备的IRQ;
media<网络媒介类型>:设置网络设备的媒介类型;
mem_start<内存地址>:设置网络设备在主内存所占用的起始地址;
metric<数目>:指定在计算数据包的转送次数时,所要加上的数目;
mtu<字节>:设置网络设备的MTU;
netmask<子网掩码>:设置网络设备的子网掩码;
tunnel<地址>:建立IPv4与IPv6之间的隧道通信地址;
up:启动指定的网络设备;
-broadcast<地址>:将要送往指定地址的数据包当成广播数据包来处理;
-pointopoint<地址>:与指定地址的网络设备建立直接连线,此模式具有保密功能;
-promisc:关闭或启动指定网络设备的promiscuous模式;
IP地址:指定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网络设备:指定网络设备的名称。

实例

显示网络设备信息(激活状态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6:3E:00:1E:51
inet addr:10.160.7.81 Bcast:10.160.15.255 Mask:255.255.240.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6143083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88534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607197869 (3.3 GiB) TX bytes:6115042 (5.8 MiB)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5610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5610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5079451 (4.8 MiB) TX bytes:5079451 (4.8 MiB)

说明:

**eth0**表示第一块网卡,其中HWaddr表示网卡的物理地址,可以看到目前这个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是00:16:3E:00:1E:51

**inet addr**用来表示网卡的IP地址,此网卡的IP地址是10.160.7.81,广播地址Bcast:10.160.15.255,掩码地址Mask:255.255.240.0

lo是表示主机的回环地址,这个一般是用来测试一个网络程序,但又不想让局域网或外网的用户能够查看,只能在此台主机上运行和查看所用的网络接口。比如把 httpd服务器的指定到回环地址,在浏览器输入127.0.0.1就能看到你所架WEB网站了。但只是您能看得到,局域网的其它主机或用户无从知道。

  • 第一行:连接类型:Ethernet(以太网)HWaddr(硬件mac地址)。
  • 第二行: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
  • 第三行:UP(代表网卡开启状态)RUNNING(代表网卡的网线被接上)MULTICAST(支持组播)MTU:1500(最大传输单元):1500字节
  • 第四、五行:接收、发送数据包情况统计。
  • 第七行:接收、发送数据字节数统计信息。

启动关闭指定网卡:

1
2
ifconfig eth0 up
ifconfig eth0 down

ifconfig eth0 up为启动网卡eth0ifconfig eth0 down为关闭网卡eth0ssh登陆linux服务器操作要小心,关闭了就不能开启了,除非你有多网卡。

为网卡配置和删除IPv6地址:

1
2
ifconfig eth0 add 33ffe:3240:800:1005::2/64    #为网卡eth0配置IPv6地址
ifconfig eth0 del 33ffe:3240:800:1005::2/64 #为网卡eth0删除IPv6地址

ifconfig修改MAC地址:

1
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AA:BB:CC:dd:EE

配置IP地址:

1
2
3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 netmask 255.255.255.0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2.255

启用和关闭arp协议:

1
2
ifconfig eth0 arp    #开启网卡eth0 的arp协议
ifconfig eth0 -arp #关闭网卡eth0 的arp协议

设置最大传输单元:

1
ifconfig eth0 mtu 1500    #设置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大小为 1500 bytes

ip命令

ip是一个命令,不是TCP/IP那个ip,这个ip命令是结合了ifconfigroute两个命令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p addr show #查看ip信息
#查看系统版本信息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4.1708 (Core)
#查看内核版本号
uname -r
3.10.0-693.el7.x86_64
#查看系统多少位
uname -m
x86_64
#查看内核所有信息
uname -a

用户管理与文件权限篇

现代操作系统一般属于多用户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同一台机器可以为多个用户建立账户,一般这些用户都是为普通用户,这些普通用户能同时登录这台计算机,计算机对这些用户分配一定的资源。普通用户在所分配到的资源内进行各自的操作,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但是这些普通用户的权限是有限制的,且用户太多的话,管理就不便,从而引入root用户。此用户是唯一的,且拥有系统的所有权限。root用户所在的组称为root组。“组”是具有相似权限的多个用户的集合。

root的权利

Linux系统的特性就是可以满足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因此Linux系统必须具备很好的安全性。在安装RHEL7时设置的root管理员密码,这个root管理员就是所有UNIX系统中的超级用户,它拥有最高的系统所有权,能够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如添加/删除用户,启动/关闭进程,开启/禁用硬件设备等等。因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root权限必须很好的掌握,否则一个错误的命令可能会摧毁整个系统。

root为什么叫root

Linux系统中,用户也有自己的UID身份账号且唯一
系统管理员UID为0
系统用户UID为1~999 Linux安装的服务程序都会创建独有的用户负责运行。
普通用户UID从1000开始:由管理员创建

用户组GID

为了方便管理属于同一组的用户,Linux 系统中还引入了用户组的概念。通过使用用 户组号码(GIDGroup IDentification),我们可以把多个用户加入到同一个组中,从而方 便为组中的用户统一规划权限或指定任务。假设有一个公司中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中又 有很多员工。如果只想让员工访问本部门内的资源,则可以针对部门而非具体的员工来设 置权限。例如,可以通过对技术部门设置权限,使得只有技术部门的员工可以访问公司的 数据库信息等。

Linux管理员在创建用户时,将自动创建一个与其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只有该用户一个人

Linux/uni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root**:默认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中拥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可以理解为qq群的群主

普通用户:是管理员或者具备管理权限的用户所创建的,只能读、看,不能增、删、改。

创建普通用户

1
2
3
4
5
#添加用户
useradd test
#设置密码
passwd redhat
# root用户可以修改其他所有人的密码,且不需要验证

useradd

useradd命令用于Linux中创建的新的系统用户。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帐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帐号的密码.而可用userdel删除帐号。使用useradd指令所建立的帐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Slackware中,adduser指令是个script程序,利用交谈的方式取得输入的用户帐号资料,然后再交由真正建立帐号的useradd命令建立新用户,如此可方便管理员建立用户帐号。在Red Hat Linux中,**adduser命令**则是useradd命令的符号连接,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个指令。

语法
1
useradd(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备注>: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会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位中;
-d<登入目录>: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有效期限>:指定帐号的有效期限;
-f<缓冲天数>: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帐号;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帐号;
-s<shell>: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uid>:指定用户id。
参数

用户名:要创建的用户名。

实例

新建用户加入组:

1
useradd –g sales jack –G company,employees    //-g:加入主要组、-G:加入次要组

建立一个新用户账户,并设置ID:

1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ID值时尽量要大于500,以免冲突。因为Linux安装后会建立一些特殊用户,一般0到499之间的值留给binmail这样的系统账号。

passwd

passwd命令用于设置用户的认证信息,包括用户密码、密码过期时间等。系统管理者则能用它管理系统用户的密码。只有管理者可以指定用户名称,一般用户只能变更自己的密码。

语法
1
passwd(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d:删除密码,仅有系统管理者才能使用;
-f:强制执行;
-k:设置只有在密码过期失效后,方能更新;
-l:锁住密码;
-s:列出密码的相关信息,仅有系统管理者才能使用;
-u:解开已上锁的帐号。
参数

用户名:需要设置密码的用户名。

知识扩展

与用户、组账户信息相关的文件

存放用户信息:

1
2
/etc/passwd
/etc/shadow

存放组信息:

1
2
/etc/group
/etc/gshadow

用户信息文件分析(每项用:隔开)

1
2
3
4
5
6
7
8
例如:jack:X:503:504:::/home/jack/:/bin/bash
jack  //用户名
X  //口令、密码
503  //用户id(0代表root、普通新建用户从500开始)
504  //所在组
:  //描述
/home/jack/  //用户主目录
/bin/bash  //用户缺省Shell

组信息文件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例如:jack:$!$:???:13801:0:99999:7:*:*:
jack  //组名
$!$  //被加密的口令
13801  //创建日期与今天相隔的天数
0  //口令最短位数
99999  //用户口令
7  //到7天时提醒
*  //禁用天数
*  //过期天数
实例

如果是普通用户执行passwd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如果新建用户后,要为新用户创建密码,则用passwd用户名,注意要以root用户的权限来创建。

1
2
3
4
5
[root@localhost ~]# passwd linuxde    //更改或创建linuxde用户的密码;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New UNIX password: //请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再输入一次;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成功;

普通用户如果想更改自己的密码,直接运行passwd即可,比如当前操作的用户是linuxde

1
2
3
4
5
6
[linuxde@localhost ~]$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更改linuxde用户的密码;
(current) UNIX password: //请输入当前密码;
New UNIX password: //请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确认新密码;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更改成功;

比如我们让某个用户不能修改密码,可以用-l选项来锁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root@localhost ~]# passwd -l linuxde    //锁定用户linuxde不能更改密码;
Lock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passwd: Success //锁定成功;

[linuxde@localhost ~]# su linuxde //通过su切换到linuxde用户;
[linuxde@localhost ~]$ passwd //linuxde来更改密码;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Changing password for linuxde
(current) UNIX password: //输入linuxde的当前密码;
passwd: Authentication token manipulation error //失败,不能更改密码;

再来一例:

1
2
3
4
5
6
[root@localhost ~]# passwd -d linuxde  //清除linuxde用户密码;
Remov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passwd: Success //清除成功;

[root@localhost ~]# passwd -S linuxde //查询linuxde用户密码状态;
Empty password. //空密码,也就是没有密码;

注意:当我们清除一个用户的密码时,登录时就无需密码,这一点要加以注意。

切换用户

1
2
3
4
# su命令可以切换用户身份的需求,
su - username

# su命令中间的-号很重要,意味着完全切换到新的用户,即环境变量信息也变更为新用户的信息
1
2
3
4
5
6
7
#先看下当前用户(我是谁)
whoami
#切换用户
su - oldboy
#退出用户登录
logout
ctrl + d
  • 一般情况下,在生产环境避免直接用root用户,除非有特殊系统维护需求,使用完立刻退回普通用户
  • 非交互式设置密码(echo "redhat"|passwd --stdin 123456 && history -c)

Tip:
1.超级用户root切换普通用户无需密码,例如“群主”想踢谁就踢谁
2.普通用户切换root,需要输入密码
3.普通用户权限较小,只能基本查看信息
4.$符号是普通用户命令提示符,#是超级管理员的提示符

1
2
[root@tony-PC:~]#
root是当前用户,tony-PC是主机名,~代表当前路径,也是家目录

groupadd命令

group命令用于创建用户组,为了更加高效的指派系统中各个用户的权限,在工作中常常添加几个用户到一个组里面,这样可以针对一类用户安排权限。
例如超哥以前在公司里,就负责添加openLDAP用户管理,偶尔台湾,美国的同事去上海协作,我就得给他们添加到it部门组里面,以至于他们有对服务器操作的权限。
groupadd it_dep

groupadd命令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组,新工作组的信息将被添加到系统文件中。

语法
1
groupadd(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g:指定新建工作组的id;
-r:创建系统工作组,系统工作组的组ID小于500
-K:覆盖配置文件“/ect/login.defs”;
-o:允许添加组ID号不唯一的工作组。
参数

组名:指定新建工作组的组名。

实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

1
groupadd -g 344 linuxde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中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userdel删除用户

userdel命令用于删除给定的用户,以及与用户相关的文件。若不加选项,则仅删除用户帐号,而不删除相关文件。

语法

1
userdel(选项)(参数)

选项

1
2
-f:强制删除用户,即使用户当前已登录;
-r: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与用户相关的所有文件(家目录)。

参数

用户名:要删除的用户名。

实例

userdel命令很简单,比如我们现在有个用户linuxde,其家目录位于/var目录中,现在我们来删除这个用户:

1
2
userdel linuxde       //删除用户linuxde,但不删除其家目录及文件;
userdel -r linuxde //删除用户linuxde,其家目录及文件一并删除;

请不要轻易用-r选项;他会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用户所有的文件和目录,切记如果用户目录下有重要的文件,在删除前请备份。

其实也有最简单的办法,但这种办法有点不安全,也就是直接在/etc/passwd中删除您想要删除用户的记录;但最好不要这样做,/etc/passwd是极为重要的文件,可能您一不小心会操作失误。

sudo命令

sudo命令用来以其他身份来执行命令,预设的身份为root。在/etc/sudoers中设置了可执行sudo指令的用户。若其未经授权的用户企图使用sudo,则会发出警告的邮件给管理员。用户使用sudo时,必须先输入密码,之后有5分钟的有效期限,超过期限则必须重新输入密码。

语法

1
sudo(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b:在后台执行指令;
-h:显示帮助;
-H:将HOME环境变量设为新身份的HOME环境变量;
-k:结束密码的有效期限,也就是下次再执行sudo时便需要输入密码;。
-l:列出目前用户可执行与无法执行的指令;
-p:改变询问密码的提示符号;
-s<shell>:执行指定的shell;
-u<用户>:以指定的用户作为新的身份。若不加上此参数,则预设以root作为新的身份;
-v:延长密码有效期限5分钟;
-V :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指令:需要运行的指令和对应的参数。

实例

配置sudo必须通过编辑/etc/sudoers文件,而且只有超级用户才可以修改它,还必须使用visudo编辑。之所以使用visudo有两个原因,一是它能够防止两个用户同时修改它;二是它也能进行有限的语法检查。所以,即使只有你一个超级用户,你也最好用visudo来检查一下语法。

visudo默认的是在vi里打开配置文件,用vi来修改文件。我们可以在编译时修改这个默认项。visudo不会擅自保存带有语法错误的配置文件,它会提示你出现的问题,并询问该如何处理,就像:

1
>>> sudoers file: syntax error, line 22 <<

此时我们有三种选择:键入“e”是重新编辑,键入“x”是不保存退出,键入“Q”是退出并保存。如果真选择Q,那么sudo将不会再运行,直到错误被纠正。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神秘的配置文件,学一下如何编写它。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让用户Foobar可以通过sudo执行所有root可执行的命令。以root身份用visudo打开配置文件,可以看到类似下面几行:

1
2
# Runas alias specification
# User privilege specificationroot ALL=(ALL)ALL

我们一看就明白个差不多了,root有所有权限,只要仿照现有root的例子就行,我们在下面加一行(最好用tab作为空白):

1
foobar ALL=(ALL)    ALL

保存退出后,切换到foobar用户,我们用它的身份执行命令:

1
2
3
4
5
6
[foobar@localhost ~]$ ls /root
ls: /root: 权限不够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
PassWord:
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好了,我们限制一下foobar的权利,不让他为所欲为。比如我们只想让他像root那样使用ls和ifconfig,把那一行改为:

1
foobar localhost=    /sbin/ifconfig,   /bin/ls

再来执行命令:

1
2
3
4
5
[foobar@localhost ~]$ sudo head -5 /etc/shadow
Password:
Sorry, user foobar is not allowed to execute '/usr/bin/head -5 /etc/shadow' as root on localhost.localdomain.

[foobar@localhost ~]$ sudo /sbin/ifconfigeth0 Linkencap:Ethernet HWaddr 00:14:85:EC:E9:9B...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三个ALL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一个ALL是指网络中的主机,我们后面把它改成了主机名,它指明foobar可以在此主机上执行后面的命令。第二个括号里的ALL是指目标用户,也就是以谁的身份去执行命令。最后一个ALL当然就是指命令名了。例如,我们想让foobar用户在linux主机上以jimmyrene的身份执行kill命令,这样编写配置文件:

1
foobar    linux=(jimmy,rene)    /bin/kill

但这还有个问题,foobar到底以jimmy还是rene的身份执行?这时我们应该想到了sudo -u了,它正是用在这种时候。 foobar可以使用sudo -u jimmy kill PID或者sudo -u rene kill PID,但这样挺麻烦,其实我们可以不必每次加-u,把renejimmy设为默认的目标用户即可。再在上面加一行:

1
Defaults:foobar    runas_default=rene

Defaults后面如果有冒号,是对后面用户的默认,如果没有,则是对所有用户的默认。就像配置文件中自带的一行:

1
Defaults    env_reset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本来就登录了,每次使用sudo还要输入密码就显得烦琐了。我们可不可以不再输入密码呢?当然可以,我们这样修改配置文件:

1
foobar localhost=NOPASSWD:     /bin/cat, /bin/ls

再来sudo一下:

1
2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当然,你也可以说“某些命令用户foobar不可以运行”,通过使用!操作符,但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用!操作符来从ALL中“剔出”一些命令一般是没什么效果的,一个用户完全可以把那个命令拷贝到别的地方,换一个名字后再来运行。

日志与安全

sudo为安全考虑得很周到,不仅可以记录日志,还能在有必要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但是,sudo的日志功能不是自动的,必须由管理员开启。这样来做:

1
2
touch /var/log/sudo
vi /etc/syslog.conf

syslog.conf最后面加一行(必须用tab分割开)并保存:

1
local2.debug                    /var/log/sudo

重启日志守候进程,

1
ps aux grep syslogd

把得到的syslogd进程的PID(输出的第二列是PID)填入下面:

1
kill –HUP PID

这样,sudo就可以写日志了:

1
2
3
4
5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cat /var/log/sudoJul 28 22:52:54 localhost sudo: foobar :
TTY=pts/1 ; pwd=/home/foobar ; USER=root ; command=/bin/ls /root

不过,有一个小小的“缺陷”,sudo记录日志并不是很忠实:

1
2
3
[foobar@localhost ~]$ sudo cat /etc/shadow > /dev/null
cat /var/log/sudo...Jul 28 23:10:24 localhost sudo: foobar : TTY=pts/1 ;
PWD=/home/foobar ; USER=root ; COMMAND=/bin/cat /etc/shadow

重定向没有被记录在案!为什么?因为在命令运行之前,shell把重定向的工作做完了,sudo根本就没看到重定向。这也有个好处,下面的手段不会得逞:

1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 > /etc/shadowbash: /etc/shadow: 权限不够

sudo 有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安全。以root的身份执行sudo-V,查看一下sudo的设置。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一部分环境变量并没有传递给sudo后面的命令,或者被检查后再传递的,比如:PATHHOMESHELL等。当然,你也可以通过sudoers来配置这些环境变量。

1
2
3
4
5
6
7
8
# 使用普通账户访问
$ ls /root
ls: 无法打开目录'/root': 权限不够

# 使用sudo命令访问
$ sudo ls /root
[sudo] test 的密码:
test 不在 sudoers 文件中。此事将被报告。

文件与目录权限

Linux权限的目的是(保护账户的资料)

Linux权限主要依据三种身份来决定:

  • user/owner 文件使用者,文件属于哪个用户
  • group 属组,文件属于哪个组
  • others 既不是user,也不再group,就是other,其他人

什么是权限

Linux中,每个文件都有所属的所有者,和所有组,并且规定了文件的所有者,所有组以及其他人对文件的,可读,可写,可执行等权限。

对于目录的权限来说,可读是读取目录文件列表,可写是表示在目录内新增,修改,删除文件。可执行表示可以进入目录

Linux权限的观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root@tony-PC:/media/tony/数据# ls -l
总用量 4

drwxrwxrwx 1 tony tony 0 86 10:16 aaa
d: 文件夹
rwxrwxrwx: 权限
1: 文件链接数
tony: 属主(所属用户)
tony: 属组(所属用户组)
0: 文件(夹)大小
86 10:16: 修改日期时间
aaa: 文件(夹)名

-rwxrwxrwx 1 tony tony 0 710 15:30 aaa.txt
-: 文件
rwxrwxrwx: 权限
1: 文件链接数
tony: 属主(所属用户)
tony: 属组(所属用户组)
0: 文件(夹)大小
710 15:30: 修改日期时间
aaa.txt: 文件(夹)名

解读上述信息:

  1. 文件类型

    1
    2
    3
    4
    5
    -    一般文件
    d 文件夹
    l 软连接(快捷方式)
    b 块设备,存储媒体文件为主
    c 代表键盘,鼠标等设备
  2. 权限,第一个字母为文件类型,后续9个字母,每3个一组,是三种身份的权限

  3. 文件链接数

  4. 文件拥有者-属主

  5. 文件拥有组-属组

  6. 文件大小

  7. 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日期

  8. 文件名

文件权限

我们已知三种身份权限(属主,属组,其他人),每种身份都有rwx的三种权限,系统还提供了数字计算权限。

1
2
3
r    read			4			可读,可以用cat等命令查看
w write 2 写入,可以编辑或者删除这个文件
x executable 1 可以执行

每种身份最低是0分,最高是r+w+x 7分

因此三种身份,最高权限是777,最低是000

1
2
3
4
5
-rw-r--r-- 1 root tony    0 87 11:28 bbb.txt
因此可知bbb.txt的权限是
属主是6 r+w(4+2)
属组是4 r(4+2)
其他人是4 r(4)

目录权限

权限这里测试不要用root实验!!!!root太牛逼了

请用普通用户执行!!!!!测试文件、文件夹权限操作,请用普通用户!

1
2
3
r    可以对此目录执行ls列出所有文件
w 可以在这个目录创建文件
x 可以cd进入这个目录,或者查看详细信息

权限与数字转化

1
2
3
root@tony-PC:/media/tony/数据# ls -l /var/log/mysql/error.log
-rw-r----- 1 mysql adm 97207 87 11:02 /var/log/mysql/error.log
# 表示error.log文件属主为mysql,属组为adm,只有mysql用户可以读取编写这个文件,adm组的用户只能读取这个文件,其他用户没有任何权限

查看用户权限命令

1
2
3
# 查看用户所属群主
root@tony-PC:/media/tony/数据# id root
uid=0(root) gid=0(root) 组=0(root)

id

id命令可以显示真实有效的用户ID(UID)和组ID(GID)。UID 是对一个用户的单一身份标识。组IDGID)则对应多个UIDid命令已经默认预装在大多数Linux系统中。要使用它,只需要在你的控制台输入id。不带选项输入id会显示如下。结果会使用活跃用户。

当我们想知道某个用户的UIDGID时id命令是非常有用的。一些程序可能需要UID/GID来运行。id使我们更加容易地找出用户的UIDGID而不必在/etc/group文件中搜寻。如往常一样,你可以在控制台输入man id进入id的手册页来获取更多的详情。

语法
1
id [-gGnru][--help][--version][用户名称]
选项
1
2
3
4
5
6
7
-g--group   显示用户所属群组的ID。
-G--groups 显示用户所属附加群组的ID。
-n--name   显示用户,所属群组或附加群组的名称。
-r--real   显示实际ID。
-u--user   显示用户ID。
-help   显示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实例
1
2
[root@localhost ~]# id
uid=0(root) gid=0(root) groups=0(root),1(bin),2(daemon),3(sys),4(adm),6(disk),10(wheel)

解释:用户rootUID号码 = 0,GID号码 = 0。用户root是下面组的成员:

  • rootGID号是:0
  • binGID号是:1
  • daemonGID号是:2
  • sysGID号是:3
  • admGID号是:4
  • diskGID号是:6
  • wheelGID号是:10

打印用户名、UID 和该用户所属的所有组,要这么做,我们可以使用 -a 选项:

1
2
[root@localhost ~]# id -a
uid=0(root) gid=0(root) groups=0(root),1(bin),2(daemon),3(sys),4(adm),6(disk),10(wheel)

输出所有不同的组ID ,有效的,真实的和补充的,我们可以使用 -G 选项来实现:

1
2
[root@localhost ~]# id -G
0 1 2 3 4 6 10

结果只会显示GID号。你可以和/etc/group文件比较。下面是/etc/group文件的示例内容:

只输出有效的组ID,通过使用 -g 选项来只输出有效组ID

1
2
[root@localhost ~]# id -g
0

输出特定用户信息,我们可以输出特定的用户信息相关的UIDGID。只需要在id命令后跟上用户名:

1
2
[root@localhost ~]# id www
uid=500(www) gid=500(www) groups=500(www)

修改文件权限属性

普通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文件名,时间与权限(注意)
因此修改其他用户权限,只能用最nbroot用户

chown

chown命令改变某个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和所属的组,该命令可以向某个用户授权,使该用户变成指定文件的所有者或者改变文件所属的组。用户可以是用户或者是用户D,用户组可以是组名或组id。文件名可以使由空格分开的文件列表,在文件名中可以包含通配符。

只有文件主和超级用户才可以便用该命令。

语法
1
chown(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quite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h--no-dereference:只对符号连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更改其他任何相关文件;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sion: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dereference:效果和“-h”参数相同;
--help:在线帮助;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相同;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用户:组:指定所有者和所属工作组。当省略“:组”,仅改变文件所有者;
文件:指定要改变所有者和工作组的文件列表。支持多个文件和目标,支持shell通配符。

实例

将目录/usr/meng及其下面的所有文件、子目录的文件主改成 liu

1
chown -R liu /usr/meng

修改bbb.txt文件所属用户为root

1
2
3
4
5
6
7
8
# 查看该文件初始所属用户
root@tony-PC:/tmp/aaa# ls -l bbb.txt
-rw-r--r-- 1 tony tony 0 87 11:28 bbb.txt

#执行切换所属用户
root@tony-PC:/tmp/aaa# chown root bbb.txt
root@tony-PC:/tmp/aaa# ls -l bbb.txt
-rw-r--r-- 1 root tony 0 87 11:28 bbb.txt

chgrp

chgrp命令用来改变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该命令用来改变指定文件所属的用户组。其中,组名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用户组的组名。文件名可以 是由空格分开的要改变属组的文件列表,也可以是由通配符描述的文件集合。如果用户不是该文件的文件主或超级用户(root),则不能改变该文件的组。

UNIX系统家族里,文件或目录权限的掌控以拥有者及所属群组来管理。您可以使用chgrp指令去变更文件与目录的所属群组,设置方式采用群组名称或群组识别码皆可。

语法
1
chgrp(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quiet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h--no-dereference:只对符号连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是该其他任何相关文件;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相同;
参数
  • 组:指定新工作名称;
  • 文件:指定要改变所属组的文件列表。多个文件或者目录之间使用空格隔开。
实例

/usr/meng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用户组改为mengxin

1
chgrp -R mengxin /usr/meng

修改bbb.txt所属组为root

1
2
3
4
5
6
7
8
# 初始所属组为tony
root@tony-PC:/tmp/aaa# ls -l bbb.txt
-rw-r--r-- 1 root tony 0 87 11:28 bbb.txt

# 修改所属组为root
root@tony-PC:/tmp/aaa# chgrp root bbb.txt
root@tony-PC:/tmp/aaa# ls -l bbb.txt
-rw-r--r-- 1 root root 0 87 11:28 bbb.txt

修改权限的命令

chmod

chmod命令用来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权限。在UNIX系统家族里,文件或目录权限的控制分别以读取、写入、执行3种一般权限来区分,另有3种特殊权限可供运用。用户可以使用chmod指令去变更文件与目录的权限,设置方式采用文字或数字代号皆可。符号连接的权限无法变更,如果用户对符号连接修改权限,其改变会作用在被连接的原始文件。

权限范围的表示法如下:

u User,即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g Group,即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
o Other,除了文件或目录拥有者或所属群组之外,其他用户皆属于这个范围;
a All,即全部的用户,包含拥有者,所属群组以及其他用户;
r 读取权限,数字代号为“4”;
w 写入权限,数字代号为“2”;
x 执行或切换权限,数字代号为“1”;
- 不具任何权限,数字代号为“0”;
s 特殊功能说明: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语法
1
chmod(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quiet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相同;
<权限范围>+<权限设置>:开启权限范围的文件或目录的该选项权限设置;
<权限范围>-<权限设置>:关闭权限范围的文件或目录的该选项权限设置;
<权限范围>=<权限设置>:指定权限范围的文件或目录的该选项权限设置;
参数

权限模式:指定文件的权限模式;
文件:要改变权限的文件。

知识扩展和实例

Linux用 户分为:拥有者、组群(Group)、其他(other),Linux系统中,预设的情況下,系统中所有的帐号与一般身份使用者,以及root的相关信 息, 都是记录在/etc/passwd文件中。每个人的密码则是记录在/etc/shadow文件下。 此外,所有的组群名称记录在/etc/group內!

linux文件的用户权限的分析图

例:rwx rw- r--

r=读取属性  //值=4
w=写入属性  //值=2
x=执行属性  //值=1

1
2
3
4
chmod u+x,g+w f01  //为文件f01设置自己可以执行,组员可以写入的权限
chmod u=rwx,g=rw,o=r f01
chmod 764 f01
chmod a+x f01  //对文件f01的u,g,o都设置可执行属性

文件的属主和属组属性设置

1
2
chown user:market f01  //把文件f01给uesr,添加到market组
ll -d f1 查看目录f1的属性
1
2
3
4
5
chmod [身份]   [参数]   [文件]
    u(user)   +(添加)  
    g(group)  -(减去)
    o(other)  =(赋值)
    a(al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前权限
-rw-rw-r-- 1 root root 0 811 16:41 pyyu.txt
方法1
减去属主的写权限
chmod u-w pyyu.txt
查看权限
-r--rw-r-- 1 root root 0 811 16:41 pyyu.txt

方法2
属主添加可读可写可执行权限
chmod 700 pyyu.txt

属主可读可写可执行
属组可读可执行
其他人可读可执行
chmod 755 pyyu.txt

修改文件名,修改文件更改日期

1
2
3
mv pyyu.txt chaoge.txt
#触摸,修改时间
touch chaoge.txt

软连接

软连接也叫做符号链接,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

常用于安装软件的快捷方式配置,如pythonnginx

ln

ln命令用来为文件创件连接,连接类型分为硬连接和符号连接两种,默认的连接类型是硬连接。如果要创建符号连接必须使用”-s”选项。

注意:符号链接文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的许多属性依赖于源文件,所以给符号链接文件设置存取权限是没有意义的。

语法
1
ln(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backup:删除,覆盖目标文件之前的备份;
-d-F或——directory:建立目录的硬连接;
-f或——force:强行建立文件或目录的连接,不论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
-i或——interactive:覆盖既有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n--no-dereference:把符号连接的目的目录视为一般文件;
-s或——symbolic:对源文件建立符号连接,而非硬连接;
-S<字尾备份字符串>或--suffix=<字尾备份字符串>:用"-b"参数备份目标文件后,备份文件的字尾会被加上一个备份字符串,预设的备份字符串是符号“~”,用户可通过“-S”参数来改变它;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备份方式>或--version-control=<备份方式>:用“-b”参数备份目标文件后,备份文件的字尾会被加上一个备份字符串,这个字符串不仅可用“-S”参数变更,当使用“-V”参数<备份方式>指定不同备份方式时,也会产生不同字尾的备份字符串;
--help:在线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 源文件:指定连接的源文件。如果使用-s选项创建符号连接,则“源文件”可以是文件或者目录。创建硬连接时,则“源文件”参数只能是文件;
  • 目标文件:指定源文件的目标连接文件。
实例

将目录/usr/mengqc/mub1下的文件m2.c链接到目录/usr/liu下的文件a2.c

1
2
cd /usr/mengqc
ln /mub1/m2.c /usr/liu/a2.c

在执行ln命令之前,目录/usr/liu中不存在a2.c文件。执行ln之后,在/usr/liu目录中才有a2.c这一项,表明m2.ca2.c链接起来(注意,二者在物理上是同一文件),利用ls -l命令可以看到链接数的变化。

在目录/usr/liu下建立一个符号链接文件abc,使它指向目录/usr/mengqc/mub1

1
ln -s /usr/mengqc/mub1 /usr/liu/abc

执行该命令后,/usr/mengqc/mub1代表的路径将存放在名为/usr/liu/abc的文件中。

扩展知识

Linux具有为一个文件起多个名字的功能,称为链接。被链接的文件可以存放在相同的目录下,但是必须有不同的文件名,而不用在硬盘上为同样的数据重复备份。另外,被链接的文件也可以有相同的文件名,但是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下,这样只要对一个目录下的该文件进行修改,就可以完成对所有目录下同名链接文件的修改。对于某个文件的各链接文件,我们可以给它们指定不同的存取权限,以控制对信息的共享和增强安全性。

文件链接有两种形式,即硬链接和符号链接。

硬链接

建立硬链接时,在另外的目录或本目录中增加目标文件的一个目录项,这样,一个文件就登记在多个目录中。如图所示的m2.c文件就在目录mub1和liu中都建立了目录项。

创建硬链接后,己经存在的文件的I节点号(Inode)会被多个目录文件项使用。一个文件的硬链接数可以在目录的长列表格式的第二列中看到,无额外链接的文件的链接数为l。

在默认情况下,ln命令创建硬链接。ln命令会增加链接数,rm命令会减少链接数。一个文件除非链接数为0,否则不会从文件系统中被物理地删除。

对硬链接有如下限制:

  • 不能对目录文件做硬链接。
  • 不能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之间做硬链接。就是说,链接文件和被链接文件必须位于同一个文件系统中。
符号链接

符号链接也称为软链接,是将一个路径名链接到一个文件。这些文件是一种特别类型的文件。事实上,它只是一个文本文件(如图中的abc文件),其中包含它提供链接的另一个文件的路径名,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另一个文件是实际包含所有数据的文件。所有读、写文件内容的命令被用于符号链接时,将沿着链接方向前进来访问实际的文件。

与硬链接不同的是,符号链接确实是一个新文件,当然它具有不同的I节点号;而硬链接并没有建立新文件。

符号链接没有硬链接的限制,可以对目录文件做符号链接,也可以在不同文件系统之间做符号链接。

ln -s命令建立符号链接时,源文件最好用绝对路径名。这样可以在任何工作目录下进行符号链接。而当源文件用相对路径时,如果当前的工作路径与要创建的符号链接文件所在路径不同,就不能进行链接。

符号链接保持了链接与源文件或目录之间的区别:

  • 删除源文件或目录,只删除了数据,不会删除链接。一旦以同样文件名创建了源文件,链接将继续指向该文件的新数据。
  • 在目录长列表中,符号链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件类型显示出来,其第一个字母是l。
  • 符号链接的大小是其链接文件的路径名中的字节数。
  • 当用ln -s命令列出文件时,可以看到符号链接名后有一个箭头指向源文件或目录,例如lrwxrwxrwx … 14 jun 20 10:20 /etc/motd->/original_file其中,表示“文件大小”的数字“14”恰好说明源文件名original_file由14个字符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n -s 目标文件  软连接名

1.存在文件/tmp/test.txt
[root@master tmp]# ls -l
-rw-r--r-- 1 root root 10 1015 21:23 test.txt

2.在/home目录中建立软连接,指向/tmp/test.txt文件
ln -s /tmp/test.txt my_test

3.查看软连接信息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3 1015 21:35 my_test -> /tmp/test.txt

4.通过软连接查看文件
cat my_test

my_test只是/tmp/test.txt的一个别名,因此删除my_test不会影响/tmp/test.txt,但是删除了本尊,
快捷方式就无意义不存在了

创建软连接并加入环境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查看环境变量
root@tony-PC:/tmp/aaa#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

# 进入以上目录可以发现,这些目录中很多都是软连接
如:lrwxrwxrwx 1 root root 9 223 01:32 /usr/bin/python -> python2.7
我们可以看到 /usr/bin/python软连接实际指向的是ptyhon2.7解释器,如果把需要的软件软连接都放入/usr/bin等于自动把该软件加入到了环境变量

# 将 /opt/php7.2加入环境变量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PATH加入该路径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opt/php7.2
第二种方法创建软连接,将软连接放入已加入环境变量的目录中
ln -s /opt/php7.2/php /usr/bin/php7.2

PS1变量

Linux命令提示符由PS1环境变量控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root@tony_pc ~]# echo $PS1
[\u@\h \W]\$

可以自行调整全局变量/etc/profile文件用于永久生效 PS1='[\u@\h \W\t]\$'
\d  日期
\H  完整主机名
\h  主机名第一个名字
\t  时间24小时制HHMMSS
\T  时间12小时制
\A  时间24小时制HHMM
\u  当前用户账号名
\v  BASH的版本
\w  完整工作目录
\W  利用basename取得工作目录名
\#  下达的第几个命令
\$  提示字符,root为#,普通用户为$
PS1 > 变量名
$PS1 > 查看变量内容
PS1=新内容 重新赋值

变量赋值,查看
name='chaoge'
echo $name

PS1显示ip地址
export PS1="[\u@\h `/sbin/ifconfig ens33 | sed -nr 's/.*inet (addr:)?(([0-9]*\.){3}[0-9]*).*/\2/p'` \w]\$"

tar解压命令

tar命令可以为linux的文件和目录创建档案。利用tar,可以为某一特定文件创建档案(备份文件),也可以在档案中改变文件,或者向档案中加入新的文件。tar最初被用来在磁带上创建档案,现在,用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创建档案。利用tar命令,可以把一大堆的文件和目录全部打包成一个文件,这对于备份文件或将几个文件组合成为一个文件以便于网络传输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打包和压缩。打包是指将一大堆文件或目录变成一个总的文件;压缩则是将一个大的文件通过一些压缩算法变成一个小文件。

为什么要区分这两个概念呢?这源于Linux中很多压缩程序只能针对一个文件进行压缩,这样当你想要压缩一大堆文件时,你得先将这一大堆文件先打成一个包(tar命令),然后再用压缩程序进行压缩(gzip/bzip2命令)。

注意:

tar 命令:用来压缩和解压文件。tar本身不具有压缩功能。他是调用压缩功能实现的。

如果要实现压缩可以在用tar打包后使用gzip命令进行压缩;或者直接使用tar选项中的-z-j来压缩文件

语法

1
tar(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catenate:新增文件到以存在的备份文件;
-B:设置区块大小;
-c--create:建立新的备份文件;
-C <目录>: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d:记录文件的差别;
-x--extract--get:从备份文件中还原文件;
-t--list:列出备份文件的内容;
-z--gzip--ungzip:通过gzip指令处理备份文件;
-Z--compress--uncompress:通过compress指令处理备份文件;
-f<备份文件>或--file=<备份文件>:指定备份文件;
-v--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添加文件到已经压缩的文件;
-u:添加改变了和现有的文件到已经存在的压缩文件;
-j:支持bzip2解压文件;
-v:显示操作过程;
-l:文件系统边界设置;
-k:保留原有文件不覆盖;
-m:保留文件不被覆盖;
-w:确认压缩文件的正确性;
-p--same-permissions:用原来的文件权限还原文件;
-P--absolute-names:文件名使用绝对名称,不移除文件名称前的“/”号;
-N <日期格式> 或 --newer=<日期时间>:只将较指定日期更新的文件保存到备份文件里;
--exclude=<范本样式>:排除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

参数

文件或目录:指定要打包的文件或目录列表。

实例

将文件全部打包成tar

1
2
3
tar -cvf log.tar log2012.log    仅打包,不压缩! 
tar -zcvf log.tar.gz log2012.log 打包后,以 gzip 压缩
tar -jcvf log.tar.bz2 log2012.log 打包后,以 bzip2 压缩

在选项f之后的文件档名是自己取的,我们习惯上都用 .tar 来作为辨识。 如果加z选项,则以.tar.gz.tgz来代表gzip压缩过的tar包;如果加j选项,则以.tar.bz2来作为tar包名。

查阅上述tar包内有哪些文件

1
tar -ztvf log.tar.gz

由于我们使用 gzip 压缩的log.tar.gz,所以要查阅log.tar.gz包内的文件时,就得要加上z这个选项了。

将tar包解压缩

1
tar -zxvf /opt/soft/test/log.tar.gz

在预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压缩档在任何地方解开的

只将tar内的部分文件解压出来

1
tar -zxvf /opt/soft/test/log30.tar.gz log2013.log

我可以透过tar -ztvf来查阅 tar 包内的文件名称,如果单只要一个文件,就可以透过这个方式来解压部分文件!

文件备份下来,并且保存其权限

1
tar -zcvpf log31.tar.gz log2014.log log2015.log log2016.log

这个-p的属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您要保留原本文件的属性时。

在文件夹当中,比某个日期新的文件才备份

1
tar -N "2012/11/13" -zcvf log17.tar.gz test

备份文件夹内容是排除部分文件:

1
tar --exclude scf/service -zcvf scf.tar.gz scf/*

其实最简单的使用 tar 就只要记忆底下的方式即可:

1
2
3
压 缩:tar -jcv -f filename.tar.bz2 要被压缩的文件或目录名称
查 询:tar -jtv -f filename.tar.bz2
解压缩:tar -jxv -f filename.tar.bz2 -C 欲解压缩的目录

压缩当前目录所有jpg结尾的文件

1
2
tar -cf all_pic.tar *.jpg 
#压缩当前目录所有jpg结尾的文件

netstat命令

netstat命令用来打印Linux中网络系统的状态信息,可让你得知整个Linux系统的网络情况。

语法

1
netstat(选项)

选项 (常用)

1
2
3
4
5
6
-t--tcp:显示TC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u--udp:显示UD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n--numeric:直接使用ip地址,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
-l--listening:显示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
-p--programs: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识别码和程序名称;
-a--all:显示所有连线中的Socket;

实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oot@tony_pic ~ 10:21:59]#netstat -tunlp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0 0.0.0.0:111 0.0.0.0:* LISTEN 1/systemd
tcp 0 0 0.0.0.0:22 0.0.0.0:* LISTEN 814/sshd
tcp6 0 0 :::111 :::* LISTEN 2703/rpcbind
tcp6 0 0 :::3306 :::* LISTEN 29269/mysqld
udp 0 0 0.0.0.0:758 0.0.0.0:* 2703/rpcbind
udp 0 0 0.0.0.0:111 0.0.0.0:* 2703/rpcbind
udp 0 0 10.141.32.137:123 0.0.0.0:* 484/ntpd
udp 0 0 127.0.0.1:123 0.0.0.0:* 484/ntpd
udp 0 0 0.0.0.0:123 0.0.0.0:* 484/ntpd
udp6 0 0 :::758 :::* 2703/rpcbind
udp6 0 0 :::111 :::* 2703/rpcbind
udp6 0 0 :::123 :::* 484/ntpd

查看ssh的网络连接

1
2
3
4
5
root@tony-PC:/tmp/test# netstat -tunlp | grep ssh
tcp 0 0 0.0.0.0:22 0.0.0.0:* LISTEN 2592/sshd
tcp 0 0 127.0.0.1:6010 0.0.0.0:* LISTEN 5366/sshd: tony@pts
tcp6 0 0 :::22 :::* LISTEN 2592/sshd
tcp6 0 0 ::1:6010 :::* LISTEN 5366/sshd: tony@pts

查看80端口是否开启

1
2
root@tony-PC:/tmp/test# netstat -tunlp |grep 80
tcp 0 0 0.0.0.0:80 0.0.0.0:* LISTEN 2607/nginx: master

ps命令

ps命令用于报告当前系统的进程状态。可以搭配kill指令随时中断、删除不必要的程序。ps命令是最基本同时也是非常强大的进程查看命令,使用该命令可以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和运行的状态、进程是否结束、进程有没有僵死、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等等,总之大部分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执行该命令得到的。

语法

1
ps(选项)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a:显示所有终端机下执行的程序,除了阶段作业领导者之外。
a: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其他用户的程序。
-A:显示所有程序。
-c:显示CLS和PRI栏位。
c: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真正的指令名称,而不包含路径,选项或常驻服务的标示。
-C<指令名称>:指定执行指令的名称,并列出该指令的程序的状况。
-d:显示所有程序,但不包括阶段作业领导者的程序。
-e: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A"选项相同。
e: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所使用的环境变量。
-f:显示UID,PPIP,C与STIME栏位。
f: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表达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g<群组名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G"选项相同,当亦能使用阶段作业领导者的名称来指定。
g: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群组领导者的程序。
-G<群组识别码>:列出属于该群组的程序的状况,也可使用群组名称来指定。
h:不显示标题列。
-H:显示树状结构,表示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j或j:采用工作控制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l或l:采用详细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L:列出栏位的相关信息。
-m或m:显示所有的执行绪。
n:以数字来表示USER和WCHAN栏位。
-N:显示所有的程序,除了执行ps指令终端机下的程序之外。
-p<程序识别码>:指定程序识别码,并列出该程序的状况。
p<程序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p"选项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r:只列出现行终端机正在执行中的程序。
-s<阶段作业>:指定阶段作业的程序识别码,并列出隶属该阶段作业的程序的状况。
s:采用程序信号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S:列出程序时,包括已中断的子程序资料。
-t<终端机编号>:指定终端机编号,并列出属于该终端机的程序的状况。
t<终端机编号>: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t"选项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T: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
-u<用户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U"选项相同。
u: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U<用户识别码>:列出属于该用户的程序的状况,也可使用用户名称来指定。
U<用户名称>:列出属于该用户的程序的状况。
v:采用虚拟内存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V或V:显示版本信息。
-w或w:采用宽阔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x:显示所有程序,不以终端机来区分。
X:采用旧式的Linux i386登陆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y:配合选项"-l"使用时,不显示F(flag)栏位,并以RSS栏位取代ADDR栏位 。
-<程序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p"选项相同。
--cols<每列字符数>:设置每列的最大字符数。
--columns<每列字符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cols"选项相同。
--cumulative: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S"选项相同。
--deselect: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N"选项相同。
--forest: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f"选项相同。
--headers:重复显示标题列。
--help:在线帮助。
--info:显示排错信息。
--lines<显示列数>:设置显示画面的列数。
--no-headers: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h"选项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group<群组名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G"选项相同。
--Group<群组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G"选项相同。
--pid<程序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p"选项相同。
--rows<显示列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lines"选项相同。
--sid<阶段作业>: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s"选项相同。
--tty<终端机编号>: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t"选项相同。
--user<用户名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U"选项相同。
--User<用户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U"选项相同。
--version: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V"选项相同。
--widty<每列字符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cols"选项相同。

由于ps命令能够支持的系统类型相当的多,所以选项多的离谱!

示例:查询python的运行进程

1
2
3
4
5
root@tony-PC:/tmp/test# ps -ef | grep python
tony 5138 4050 0 09:20 ? 00:00:00 /usr/bin/python3 /usr/share/system-config-printer/applet.py
tony 21213 21186 0 15:37 ? 00:00:00 /usr/bin/python3 /usr/bin/onboard -e --layout Small
root 21657 13542 0 15:40 pts/0 00:00:00 python3 gen/test.py
root 21659 10907 0 15:40 pts/1 00:00:00 grep python

关掉python运行的gen/test.py进程:

1
2
3
4
5
6
7
root@tony-PC:/tmp/test# kill 21657

root@tony-PC:/tmp/test# ps -ef | grep python
tony 5138 4050 0 09:20 ? 00:00:00 /usr/bin/python3 /usr/share/system-config-printer/applet.py
tony 21213 21186 0 15:37 ? 00:00:00 /usr/bin/python3 /usr/bin/onboard -e --layout Small
root 21661 10907 0 15:41 pts/1 00:00:00 grep python

kill命令

kill命令用来删除执行中的程序或工作。kill可将指定的信息送至程序。预设的信息为SIGTERM(15),可将指定程序终止。若仍无法终止该程序,可使用SIGKILL(9)信息尝试强制删除程序。程序或工作的编号可利用ps指令或job指令查看。

语法

1
kill(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a:当处理当前进程时,不限制命令名和进程号的对应关系;
-l <信息编号>:若不加<信息编号>选项,则-l参数会列出全部的信息名称;
-p:指定kill 命令只打印相关进程的进程号,而不发送任何信号;
-s <信息名称或编号>:指定要送出的信息;
-u:指定用户。

参数

进程或作业识别号:指定要删除的进程或作业。

实例

列出所有信号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kill -l
1) SIGHUP 2) SIGINT 3) SIGQUIT 4) SIGILL
5) SIGTRAP 6) SIGABRT 7) SIGBUS 8) SIGFPE
9) SIGKILL 10) SIGUSR1 11) SIGSEGV 12) SIGUSR2
13) SIGPIPE 14) SIGALRM 15) SIGTERM 16) SIGSTKFLT
17) SIGCHLD 18) SIGCONT 19) SIGSTOP 20) SIGTSTP
21) SIGTTIN 22) SIGTTOU 23) SIGURG 24) SIGXCPU
25) SIGXFSZ 26) SIGVTALRM 27) SIGPROF 28) SIGWINCH
29) SIGIO 30) SIGPWR 31) SIGSYS 34) SIGRTMIN
35) SIGRTMIN+1 36) SIGRTMIN+2 37) SIGRTMIN+3 38) SIGRTMIN+4
39) SIGRTMIN+5 40) SIGRTMIN+6 41) SIGRTMIN+7 42) SIGRTMIN+8
43) SIGRTMIN+9 44) SIGRTMIN+10 45) SIGRTMIN+11 46) SIGRTMIN+12
47) SIGRTMIN+13 48) SIGRTMIN+14 49) SIGRTMIN+15 50) SIGRTMAX-14
51) SIGRTMAX-13 52) SIGRTMAX-12 53) SIGRTMAX-11 54) SIGRTMAX-10
55) SIGRTMAX-9 56) SIGRTMAX-8 57) SIGRTMAX-7 58) SIGRTMAX-6
59) SIGRTMAX-5 60) SIGRTMAX-4 61) SIGRTMAX-3 62) SIGRTMAX-2
63) SIGRTMAX-1 64) SIGRTMAX

只有第9种信号(SIGKILL)才可以无条件终止进程,其他信号进程都有权利忽略,下面是常用的信号:

1
2
3
4
5
6
7
HUP     1    终端断线
INT 2 中断(同 Ctrl + C)
QUIT 3 退出(同 Ctrl + \)
TERM 15 终止
KILL 9 强制终止
CONT 18 继续(与STOP相反, fg/bg命令)
STOP 19 暂停(同 Ctrl + Z)

先用ps查找进程,然后用kill杀掉:

1
2
3
4
5
6
7
ps -ef | grep vim
root 3268 2884 0 16:21 pts/1 00:00:00 vim install.log
root 3370 2822 0 16:21 pts/0 00:00:00 grep vim

kill 3268
kill 3268
-bash: kill: (3268) - 没有那个进程

killall命令

killall命令使用进程的名称来杀死进程,使用此指令可以杀死一组同名进程。我们可以使用kill命令杀死指定进程PID的进程,如果要找到我们需要杀死的进程,我们还需要在之前使用ps等命令再配合grep来查找进程,而killall把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是一个很好用的命令。

语法

1
killall(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e:对长名称进行精确匹配;
-l:忽略大小写的不同;
-p:杀死进程所属的进程组;
-i:交互式杀死进程,杀死进程前需要进行确认;
-l:打印所有已知信号列表;
-q:如果没有进程被杀死。则不输出任何信息;
-r:使用正规表达式匹配要杀死的进程名称;
-s:用指定的进程号代替默认信号“SIGTERM”;
-u:杀死指定用户的进程。

参数

进程名称:指定要杀死的进程名称。

实例

杀死所有同名进程

1
killall vi

SELinux功能

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 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于强制访问控制的实现,这个功能管理员又爱又恨,大多数生产环境也是关闭的做法,安全手段使用其他方法。

大多数ssh连接不上虚拟机,都是因为防火墙和selinux阻挡了

永久关闭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关闭selinux
cp /etc/selinux/config /etc/selinux/config.bak #修改前备份
2.修改方式可以vim编辑,找到
# This file controls the state of SELinux on the system.
# SELINUX= can take one of these three values:
# enforcing - SELinux security policy is enforced.
# permissive - SELinux prints warnings instead of enforcing.
# disabled - No SELinux policy is loaded.
SELINUX=disabled
3.用sed替换
sed -i '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4.检查状态
grep "SELINUX=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出现结果即表示修改成功

临时关闭selinux(命令行修改,重启失效):

1
2
3
4
5
6
getenforce #获取selinux状态
#修改selinux状态
setenforce
usage: setenforce [ Enforcing | Permissive | 1 | 0 ]
数字0 表示permissive,给出警告,不会阻止,等同disabled
数字1表示enforcing,表示开启

Tip:

1
2
3
修改selinux配置后,想要生效还得重启系统,技巧就是(修改配置文件+命令行修改,达到立即生效)

生产环境的服务器是禁止随意重启的!!!!

iptables防火墙

在学习阶段,关闭防火墙可以更方便的学习,在企业环境中,一般只有配置外网iplinux服务器才会开启防火墙,但是对于高并发流量的业务服务器仍然是不能开启的,会有很大性能损失,因此需要更nb的硬件防火墙。

关闭防火墙具体操作如下:

1
2
3
4
5
6
centos7默认已经使用firewall作为防火墙了
1.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查看防火墙状态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关闭防火墙开机启动systemctl is-enabled firewalld.service#检查防火墙是否启动

Linux中文显示设置(防止中文乱码)

此项优化为可选项,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是否调整Linux系统的字符集,字符集就是一套文字符号以及编码。

Linux下常用字符集有:

  • GBK  实际企业应用较少
  • UTF-8  广泛支持,MYSQL也使用UTF-8,企业广泛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系统当前字符集echo $LANGlocale#检查xshell crt的字符集#命令修改字符集
# vim /etc/profile.d/locale.sh
export LC_CTYPE=zh_CN.UTF-8
export LC_ALL=zh_CN.UTF-8

# vim /etc/locale.conf
LANG=zh_CN.UTF-8

# vim /etc/sysconfig/i18n
LANG=zh_CN.UTF-8

# vim /etc/environment
LANG=zh_CN.UTF-8
LC_ALL=zh_CN.UTF-8

英文版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vim /etc/profile.d/locale.sh
export LC_CTYPE=en_US.UTF-8
export LC_ALL=en_US.UTF-8

# vim /etc/locale.conf
LANG=en_US.UTF-8

# vim /etc/sysconfig/i18n
LANG=en_US.UTF-8

# vim /etc/environment
LANG=en_US.UTF-8
LC_ALL=en_US.UTF-8

2.更改后查看系统语言变量locale

乱码核心解决办法

1
2
3
1.系统字符集utf8
2.xshell字符集utf8
3.文件字符集一致zh_CN.UTF-8

df命令

df命令用于显示磁盘分区上的可使用的磁盘空间。默认显示单位为KB。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语法

1
df(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all:包含全部的文件系统;
--block-size=<区块大小>:以指定的区块大小来显示区块数目;
-h--human-readable:以可读性较高的方式来显示信息;
-H--si:与-h参数相同,但在计算时是以1000 Bytes为换算单位而非1024 Bytes;
-i--inodes:显示inode的信息;
-k--kilo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24字节;
-l--local:仅显示本地端的文件系统;
-m--mega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48576字节;
--no-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不要执行sync指令,此为预设值;
-P--portability:使用POSIX的输出格式;
--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先执行sync指令;
-t<文件系统类型>或--type=<文件系统类型>:仅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T--print-type: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x<文件系统类型>或--exclude-type=<文件系统类型>:不要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文件:指定文件系统上的文件。

实例

查看系统磁盘设备,默认是KB为单位:

1
2
3
4
5
6
[root@LinServ-1 ~]#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2 146294492 28244432 110498708 21% /
/dev/sda1 1019208 62360 904240 7% /boot
tmpfs 1032204 0 1032204 0% /dev/shm
/dev/sdb1 2884284108 218826068 2518944764 8% /data1

使用-h选项以KB以上的单位来显示,可读性高:

1
2
3
4
5
6
[root@LinServ-1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2 140G 27G 106G 21% /
/dev/sda1 996M 61M 884M 7% /boot
tmpfs 1009M 0 1009M 0% /dev/shm
/dev/sdb1 2.7T 209G 2.4T 8% /data1

查看全部文件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root@LinServ-1 ~]# df -a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2 146294492 28244432 110498708 21% /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0 0 0 - /dev/pts
/dev/sda1 1019208 62360 904240 7% /boot
tmpfs 1032204 0 1032204 0% /dev/shm
/dev/sdb1 2884284108 218826068 2518944764 8% /data1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tree命令

tree命令以树状图列出目录的内容。

语法

1
tree(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
-A:使用ASNI绘图字符显示树状图而非以ASCII字符组合;
-C: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便于区分各种类型;
-d:先是目录名称而非内容;
-D: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
-f:在每个文件或目录之前,显示完整的相对路径名称;
-F:在执行文件,目录,Socket,符号连接,管道名称名称,各自加上"*""/""@""|"号;
-g: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群组识别码;
-i:不以阶梯状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
-l:<范本样式> 不显示符号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名称;
-l:如遇到性质为符号连接的目录,直接列出该连接所指向的原始目录;
-n:不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
-N:直接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包括控制字符;
-p:列出权限标示;
-P:<范本样式> 只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和目录名称;
-q:用“?”号取代控制字符,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
-s:列出文件和目录大小;
-t:用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
-u: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用户识别码;
-x:将范围局限在现行的文件系统中,若指定目录下的某些子目录,其存放于另一个文件系统上,则将该目录予以排除在寻找范围外。

参数

目录:执行tree指令,它会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子目录里的文件。

设置主机名

1
2
3
4
5
6
7
8
9
# 查看当前主机名
root@tony-PC:/tmp/test# hostname
tony-PC

# 设置主机名
root@tony-PC:/tmp/test#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Tony-PC
root@tony-PC:/tmp/test# hostname
Tony-PC

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万维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查看Linuxdns,唯一配置文件

1
2
3
4
5
配置文件
cat /etc/resolv.conf
#dns服务器地址
nameserver 10.10.10.254
nameserver 114.114.114.114

本地强制dns解析文件/etc/hosts

1
2
3
4
指定本地解析:
/etc/hosts
主机IP 主机名 主机别名
127.0.0.1 www.pyyuc.cn

nslookup命令

nslookup命令是常用域名查询工具,就是查DNS信息用的命令。

nslookup4有两种工作模式,即“交互模式”和“非交互模式”。在“交互模式”下,用户可以向域名服务器查询各类主机、域名的信息,或者输出域名中的主机列表。而在“非交互模式”下,用户可以针对一个主机或域名仅仅获取特定的名称或所需信息。

进入交互模式,直接输入nslookup命令,不加任何参数,则直接进入交互模式,此时nslookup会连接到默认的域名服务器(即/etc/resolv.conf的第一个dns地址)。或者输入nslookup -nameserver/ip。进入非交互模式,就直接输入nslookup 域名就可以了。

1
2
#解析
nslookup www.oldboyedu.com

计划任务crond服务

crontab命令被用来提交和管理用户的需要周期性执行的任务,与windows下的计划任务类似,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后,默认会安装此服务工具,并且会自动启动crond进程,crond进程每分钟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任务,如果有要执行的任务,则自动执行该任务。

语法

1
crontab(选项)(参数)

选项

1
2
3
4
-e:编辑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
-l:列出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
-r:删除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
-u<用户名称>:指定要设定计时器的用户名称。

参数

crontab文件:指定包含待执行任务的crontab文件。

知识扩展

Linux下的任务调度分为两类:系统任务调度用户任务调度

系统任务调度:系统周期性所要执行的工作,比如写缓存数据到硬盘、日志清理等。在/etc目录下有一个crontab文件,这个就是系统任务调度的配置文件。

/etc/crontab文件包括下面几行:

1
2
3
4
5
6
7
8
9
SHELL=/bin/bash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MAILTO=""HOME=/

# run-parts
5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24 7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42 4 1 * * root run-parts /etc/cron.monthly

注意:

  1. 查看计划任务的执行:tail -f /var/log/cron

  2. 写计划任务时,命令必须加上绝对路径,否则会出现这种情况:从日志中看,确实触发了计划任务的执行,但是命令却没有执行成功,比如* * * * * reboot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将reboot写成/usr/sbin/reboot

  3. 计划任务执行的命令 是否存在,软件是否安装

  4. 确保crontab服务运行

    1
    2
    3
    systemctl status cron

    ps -ef|grep crond
  5. 检测crontab是否开机启动

    1
    systemctl is-enabled crond
  6. 所有命令一定要用绝对路径来写!

前四行是用来配置crond任务运行的环境变量,第一行SHELL变量指定了系统要使用哪个shell,这里是bash,第二行PATH变量指定了系统执行命令的路径,第三行MAILTO变量指定了crond的任务执行信息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root用户,如果MAILTO变量的值为空,则表示不发送任务执行信息给用户,第四行的HOME变量指定了在执行命令或者脚本时使用的主目录。

用户任务调度:用户定期要执行的工作,比如用户数据备份、定时邮件提醒等。用户可以使用 crontab 工具来定制自己的计划任务。所有用户定义的crontab文件都被保存在/var/spool/cron目录中。其文件名与用户名一致,使用者权限文件如下:

1
2
3
/etc/cron.deny     该文件中所列用户不允许使用crontab命令
/etc/cron.allow 该文件中所列用户允许使用crontab命令
/var/spool/cron/ 所有用户crontab文件存放的目录,以用户名命名

crontab文件的含义:用户所建立的crontab文件中,每一行都代表一项任务,每行的每个字段代表一项设置,它的格式共分为六个字段,前五段是时间设定段,第六段是要执行的命令段,格式如下:

1
minute   hour   day   month   week   command     顺序:分 时 日 月 周

其中:

  • minute: 表示分钟,可以是从0到59之间的任何整数。
  • hour:表示小时,可以是从0到23之间的任何整数。
  • day:表示日期,可以是从1到31之间的任何整数。
  • month:表示月份,可以是从1到12之间的任何整数。
  • week:表示星期几,可以是从0到7之间的任何整数,这里的0或7代表星期日。
  • command:要执行的命令,可以是系统命令,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脚本文件。

在以上各个字段中,还可以使用以下特殊字符:

  • 星号(*):代表所有可能的值,例如month字段如果是星号,则表示在满足其它字段的制约条件后每月都执行该命令操作。
  • 逗号(,):可以用逗号隔开的值指定一个列表范围,例如,“1,2,5,7,8,9”
  • 中杠(-):可以用整数之间的中杠表示一个整数范围,例如“2-6”表示“2,3,4,5,6”
  • 正斜线(/):可以用正斜线指定时间的间隔频率,例如“0-23/2”表示每两小时执行一次。同时正斜线可以和星号一起使用,例如*/10,如果用在minute字段,表示每十分钟执行一次。

crond服务

1
2
3
4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启动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op //关闭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启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载入配置

查看crontab服务状态:

1
service crond status

手动启动crontab服务:

1
service crond start

查看crontab服务是否已设置为开机启动,执行命令:

1
ntsysv

加入开机自动启动:

1
chkconfig –level 35 crond on

实例

每1分钟执行一次command

1
* * * * * command

每小时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

1
3,15 * * * * command

在上午8点到11点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

1
3,15 8-11 * * * command

每隔两天的上午8点到11点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

1
3,15 8-11 */2 * * command

每个星期一的上午8点到11点的第3和第15分钟执行

1
3,15 8-11 * * 1 command

每晚的21:30重启smb

1
30 21 * * * /etc/init.d/smb restart

每月1、10、22日的4 : 45重启smb

1
45 4 1,10,22 * * /etc/init.d/smb restart

每周六、周日的1:10重启smb

1
10 1 * * 6,0 /etc/init.d/smb restart

每天18 : 00至23 : 00之间每隔30分钟重启smb

1
0,30 18-23 * * * /etc/init.d/smb restart

每星期六的晚上11:00 pm重启smb

1
0 23 * * 6 /etc/init.d/smb restart

每一小时重启smb

1
* */1 * * * /etc/init.d/smb restart

晚上11点到早上7点之间,每隔一小时重启smb

1
* 23-7/1 * * * /etc/init.d/smb restart

每月的4号与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smb

1
0 11 4 * mon-wed /etc/init.d/smb restart

一月一号的4点重启smb

1
0 4 1 jan * /etc/init.d/smb restart

每小时执行/etc/cron.hourly目录内的脚本

1
0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必须掌握的/etc下的linux目录知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复制代码
#网卡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ifcfg-eth0
#修改机器名以及网卡,网管等配置
/etc/sysconfig/network
#linux的dns客户端配置文件,实现域名和ip的互相解析
/etc/resolv.conf
#本地dns解析文件,设定ip和域名的对应解析,开发测试最常用的临时域名解析
/etc/hosts/
#系统全局环境变量永久生效的配置文件,如PATH等
/etc/profile
#用户的环境变量
~/.bash_profile
~/.bashrc
#存放可执行程序的目录,大多是系统管理命令
/usr/sbin
#存放用户自编译安装软件的目录 > 等同于C:\Program files (windows)
/usr/local
#关于处理器的信息,还可以top指令查看
/proc/cpuinfo
#查看内存信息,还可以free -m
/proc/meminfo

环境变量

添加环境变量的方式有两种,下面以/opt/php7.2为例进行说明

加入$PAT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查看当前环境变量
root@tony-PC:/tmp/aaa#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
# 使用$PATH变量赋值只是临时生效,重启无效,因此要写入文件
# 编辑个人全局配置文件
vim /etc/profile
# 写入环境变量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opt/php7.2
# 保存退出
# 重新读取加载/etc/profile使其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以上即可完成php7.2环境变量的添加

使用软连接

1
2
3
4
5
6
7
8
9
10
# 查看环境变量
root@tony-PC:/tmp/aaa#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

# 进入以上目录可以发现,这些目录中很多都是软连接
如:lrwxrwxrwx 1 root root 9 223 01:32 /usr/bin/python -> python2.7
我们可以看到 /usr/bin/python软连接实际指向的是ptyhon2.7解释器,如果把需要的软件软连接都放入/usr/bin等于自动把该软件加入到了环境变量

法创建软连接,将软连接放入已加入环境变量的目录中
ln -s /opt/php7.2/php /usr/bin/php7.2